非遗动态
武安吹歌(武安市级)
非遗动态     加入时间:2014/6/3 15:21:47   新闻来源:admin
武安吹歌分布在武安大部分地区,以贺进姚家班最为出名。姚家班在四、五十年代由永年尚古迁到武安贺进镇。贺进镇,原名继城,位于武安市西18公里处,西接太行,北滨水,扼入境要道。昔时商务繁盛,为武安八大镇之一。1944年该区区长贺进在反击日军扫荡中牺牲,遂改称贺进以示纪念,邯长公路自村北通过。
吹歌的历史悠久,但是具体的起始年代却难以考证,这是因为吹歌艺人在古代属于下九流。历代文献中记录的俳优都是属于官府的,民间艺术尤其是民间艺人大多无名无姓可考。但是根据民间艺人口口相传的说法,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在永年老城关建都的时候,军中和民间就有吹打乐活动存在。
   吹歌真正成熟并形成一门独特的艺术则到了明朝中期,据广平府志记载:明正德元年,粮食丰收,知府就用吹歌来庆贺。
   刚开始出现吹歌时,多用于府县及官宦富贵人家庆典或祭祀,这些人家大都有自己的吹歌班,每逢重大庆典或生子、娶亲、过寿等大日子都要组织演出。随着时间推移,吹歌技艺在民间广为流传,一般群众也渐渐把吹歌用于生子、娶亲、过寿、丧葬等场合,吹歌艺术得以普及,到清朝后期吹歌终于成为普及的民俗文化,各种演奏形式基本定型。
吹歌是人们极为喜闻乐见的一种鼓吹乐艺术,主要以唢呐吹奏乐曲,伴以一个堂鼓和一副小钹,较大场面引进笙、管、笛、胡琴等民族乐器进行烘托。吹歌有着与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同的独特风格。它技艺奥妙,内容丰富,善于表达喜、怒、哀、乐等思想情感,很多乐曲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和喜爱。
每逢年节,百姓以闹“社火”喜庆丰年,这“社火”中就包括民间吹歌。是传统民间文艺形式,有文字记载已有600年的历史,主要采用唢呐、大管、咔碗等乐器吹出各种曲调,主要是梆子、豫剧、西
调、平调、京戏等戏曲唱段,还可以模仿青衣、胡生、花脸等各种角色的唱腔,惟妙惟肖地表现其喜怒哀乐。吹歌音色圆润、实而不飘、回味悠长。
吹歌多用于府县及官宦富贵人家庆典或祭祀,这些人家大都有自己的吹歌班,每逢重大庆典或生子、娶亲、过寿等大日子都要组织吹歌。以后随着时间推移,吹歌技艺在民间广为流传,一般群众也渐把吹歌用于生子、娶亲、过寿、丧葬等场合,吹歌艺术得以普及,直至清朝后期吹歌终于成为普及的民俗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