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动态
武安舞龙舞狮(武安市级)
非遗动态     加入时间:2014/6/3 15:24:14   新闻来源:admin
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,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,尊贵,勇猛,更是权利的象征。
狮子为百兽之尊,形象雄伟威武,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。古人认为狮子乃祥瑞之兽,认为它能驱邪镇妖,保佑人畜平安。民间也有许多关于狮子的传说,增其神秘色彩,深入民心。逐渐在春节或其他重要庆典活动中,形成了舞狮助庆祈求吉利的习俗。
从春节到元宵灯节,武安市大部分地区都有舞龙舞狮的习俗。武安市土山诚会,闻名遐迩。这里的舞龙舞狮表演独具特色,极具影响力。改革开放后土山诚会恢复,人们才正式学习舞龙舞狮表演技艺。而“土山诚会”始以清乾隆二十一年,每逢辰、戌、丑、未和平之年,举办一次,即三年举办一次。1946年至1993年因历史原因中断47年。1994年重新恢复诚会,至今已举办了7次(包括1993年试会一次)。大型的舞龙舞狮表演也伴随着土山诚会进行了7次。
举办土山诚会的东、西土山村位于武安市区北5公里处,隶属土山乡所辖,东、西土山村北依山岗,南邻河,邢都公路从东、西土山村通过。
每届土山诚会,舞龙是最重要的、最引人注目的活动。人们用舞龙来祈求龙的保佑,以求得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国泰民安。
舞龙的制作特别讲究,有着很高的工艺价值。用竹篾编成圆圈状,联成蚕身,做成龙骨,麻头纸扎龙头,彩色布做龙脊,内置蜡烛或油灯,夜间表演“龙灯舞”时,十分壮观。土山诚会东、西土山少林五个班负责九条龙,每条龙颜色不一。有红色,绿色,金黄色,蓝色和黑色等。为了保持龙的质量时间长久,棉线布经过特殊处理,水中浸泡后的布平放在地上展开后,刷上浆糊晾干后,再上调和桃胶的颜色,这样可以防潮防褪色。
龙身长约12米。舞龙表演时,有九个舞技出众的民间艺术家分别持头、腰、尾三个部分执耍,动作花样丰富,1人持龙珠逗引龙舞。有龙摆尾、蛟龙漫游、龙头钻档子、双龙戏珠等等,龙眼龙嘴一张一合,灵活自如,表情丰富,向人们展示了一条条栩栩如生、各具神态的龙。
土山诚会的舞狮活动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一件花团锦簇的舞狮子,是优秀的民间手工艺品。舞狮子制作有着特别的讲究。泥土和水制成大小狮子头的模具,用刷上浆糊的纸一层层包裹在模具上,纸糊到一定的厚度时,将其晾干,全部干透后用调和胶水的颜料涂绘其表面,丰富多彩,鲜艳持久,将狮眼狮嘴分离出来,用绳子固定两头扎在狮头上,不留空隙,活动自如,并配以狮毛,生动活泼的狮头就这样制成了。将染色后的棉线布,封着金黄色狮毛披在狮身上。
舞狮子表演时需要15个表演者,两头大狮子在前,四头小狮子跟在其后,最前排站着旋转绣球的引狮人。大狮由双人舞,一人站立舞狮头,另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,小狮一人舞。舞狮人全身披狮被,下穿金黄色的狮毛裤和金爪蹄靴。在绣球的逗引下,配合金锣、鼓钹,舞狮人表演腾翻:扑跌、跳跃、登高、朝拜等技巧,并有窜桌子,滚球等高难度动作,加入喜、怒、哀、乐、动、静、惊、疑各种神态,变成了栩栩如生的狮子,场面十分壮观热闹。
舞龙舞狮制作形体小巧,婉转灵活,精致美观,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欣赏价值。舞龙舞狮表演结合舞蹈,动作花样丰富,表情栩栩如生,各具神态,配合龙珠及鼓乐的衬托,场面十分壮观。丰富了民间舞蹈形式。舞龙舞狮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习俗,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。
在旧社会,每逢重要的喜庆节目,民间就有舞龙舞狮这一传统活动。改革开放后土山诚会恢复,人们才正式学习舞龙表演技艺,保留这种舞技靠的是师徒传承和父子传承,而最先教授舞技的艺人姓谁名谁,无人知晓,只知道上辈的王大四、王常贵和现在的张彦昌,王丙台、郭增立会教授舞龙表演。还有上辈的韩昌林和现在的郭增立、郭成志会教授舞狮表演。原来制作舞龙的民间艺人相继去世,村中仅剩下西土山老人李贵祥、东土山的老人韩增有和李栓柱三人会这项快要失传的舞龙手工技艺。
手工制作舞龙舞狮的技艺将面临失传。舞龙表演道具在很多地方用粗糙的确良布制成的商业布,而土山都是手工制作,目前只剩下10多条龙,保留在私人家中,无人学习制作舞龙的技艺,当舞龙破损轻微是,能够简单的翻新一下,但破损严重的话,只能用商业龙取代手工制作舞龙。舞狮手制品所剩不多,而被成本低廉的商业品取代。舞龙舞狮表演,动作花样减少,看不到高难度的动作技艺了,原滋原味的传统表演正在变的单调、乏味,没有新意。
随着每届土山诚会的举办,舞龙舞狮表演丰富了村民们的生活。村民表演热情高张,对中华民间文化传统有着强烈的兴趣和保护意识。舞龙舞狮得演出道具服装也有专人来看管了。村委会和村民们自筹资金来鼓励支持舞龙舞狮习俗的生存和延续。愿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能够继续的传承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