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动态
武安石板房(武安市级)
非遗动态     加入时间:2014/6/3 15:30:49   新闻来源:admin
武安石板房分布在大部分地区,其中庙上石板房最为典型。庙上村位于常社川内,北河源头之一,北与沙河市接壤,驻地庙上村,在县城西北36公里。面积41平方公里,辖8个行政村(22个自然村),有1274户,4494人,地处深山区,主要山峰有老爷山、和尚山。耕地3528亩,工农业产值193万元,其中农业88万元,林产品有苹果、板栗、核桃。中学一所,小学9所。通有县乡简易公路。
明清时期,一些百姓为躲避战乱逃到此处谋生,就地取材,建造石板房居住。据该村年长者介绍,村内现有石板房建造时间最长有260年历史,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,以石板盖顶,风雨不透,这种房屋冬暖夏凉,防潮防火,但采光较差。除房门、窗户、梁子是木料外,其余全是石料。解放后,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期,该村青壮年陆续迁到山下或城区生活居住。因故土难舍等原因,至今一些年长者仍在石板房居住。
建造石板房一般先画地基,用木经尺子测量房子的大小,四角订上木桩,用绳子拉住四角,固定房子的长度和宽度,然后挖土,也叫“挖地基”。挖好地基,宽度一般在一半左右,深度不等。一般挖到硬地为止。挖好地基,用大石块砌墙止露出地面,叫“搬根基”。然后根据房子的大小,载上柱子。一般为“4梁8柱”。如盖三间房,需有2根大梁,就有4根柱子,每根梁头有槽,连接柱头开的木槽。以上古时盖房采用此法,后来发现雨水渗进墙体后,柱子容易变形以止撑坏墙面,现在盖房以不用柱子,墙体用石块砌好后,直接上梁。
根基砌好后,首先确定前墙门的位置和宽度,然后用石块砌墙石块再砌一层,用麦秸泥灌不缝,前墙砌到1米处再留出窗户的位置和宽度。四周的墙砌到预期的高度时,就开始上大梁,上挂柱,弓腰、扣檩条,每个连接的部位都分公扣和母扣,最后扣上山板,山板钉好后上一层麦秸泥,约8cm厚。等泥完全干后,再上石板,厚度一般为三指厚,前坡、后坡各为指石板。中间缝隙压山石板,也叫“插子”。
一般四合院,分主房:(分上房、配房、厢房和下房),主房最高,配房一般略高于厢房和下房;主房为上,配房为左,厢房为右,下面是下房,左角边大门,右角为乌龟地(厕所);咋附近的山脚采石板,石质到底红纱岩,盖房用的石板厚度为三指厚。
   石板房是山区的先民们独创的一种民居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。目前,慕名前来的观光游客、摄影者、画家已是络绎不绝,流连忘返。 石板房是山区的先民们独创的一种民居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,他们把满山随处可见的石头,层层开采,变为千姿百态的石墙、石瓦、石径和石具,座座石板房在山顶上形成山寨,连成一个石的世界,展现着一种古老的石板房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