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动态
土山挂彩布(武安市级)
非遗动态     加入时间:2014/6/3 15:37:02   新闻来源:admin
武安市城北东土山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碧霞元君庙,每过三年这里就要举行隆重的祭拜碧霞元君的活动,即”土山诚会”。诚会期间,东、西土山的妇女们把自己纺织的彩布,刺绣的工艺品摆挂在街上,通过这种形式来展示妇女的手工技艺和劳动成果,俗称“挂彩布”。   
 
东土山村与西土山村位于武安市北5公里处,东、西土山北依山岗、南临河、两村相距一华里,邢都公路从西土山村西通过。
“土山诚会”始以清乾隆二十一年,每逢辰、戌、丑、未和平之年,举办一次,即三年举办一次。1946年至1993年因历史原因中断47年。1994年重新恢复诚会,至今已举办了7次(包括1993年试会一次)。土山挂彩布活动也伴随着土山诚会进行了7次。
以前土山每逢诚会,男人们参与摆道子,表演各种技艺,女人则不能参加,因为旧社会女人没有社会地位,所以妇女只能通过“挂彩布”这种形式来展现妇女的才华与精湛的手工技艺。清晨,她们将彩色粗布搭在绳子上,并用线缝合一部分,两边长余的粗布折叠成绣球形状,中间搭配刺绣门帘及各种手工艺品,横挂于街道上空,与街道挂满的灯笼、吊挂相互映衬,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在“挂彩布”这一活动中,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们纺织的粗布精品和带有刺绣工艺的门帘。东、西土山两村的妇女从小就学习织布刺绣,辈辈相传。以前男婚女嫁时,都要用彩粗布与刺绣门帘当做结婚嫁妆。农闲时,家家都有织布刺绣的习惯。
粗布是妇女以纯棉为原料,用原始的纺车,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。粗布纺织工艺极为复杂,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、弹花、纺线、打线、浆染、沌线、落线、经线、刷线、作综、闯杼、掏综、吊机子、栓布、织布、了机等大小72道工序,全部采用纯手工工艺。织布的图案意境,是靠各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来体现,通过抽象图案的重复、平行、连续、间隔、对比等变化。老粗布的多种纹样经过农家妇女的巧手组合,再加上经纬纱线色彩的不同变化,质地柔软,色泽艳丽,图案变换多端,风格粗朴豪放。
刺绣,古称针绣,是用绣针引彩线,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,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。东、西土山村的刺绣,尤其是门帘刺绣,在武安享有盛名。手工刺绣的“扎门帘”质料厚重,图案多样、色彩艳丽、花鸟与人物的造型生动,栩栩如生,立体感很强。用缝纫机绣的 “绣门帘”花样繁多,多以人物为主,线条流畅,绣面多以平面为主,布料较薄,机绣,省时不费力,做工简洁,针法却很多样,色彩明快。
从前挂彩布只有一条粗布,形式简单。经过不断发展演变,现在挂彩布的花样品种繁多、色彩艳丽、内容丰富。这种艺术形式新颖、独特、具有一定审美价值,并带动了地方经济建设。它是妇女们智慧的结晶,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善良,寄托了人们对生活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。每件刺绣品包含的故事对人们有很好的启示和教育作用。丰富了民间传统手工艺术,展现了妇女纺织技巧,推动了纺织技艺的发展,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。
经济形势的影响,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或从商;原来的老艺人所剩无几,给传承纺织刺绣技艺带来困难;现在的子女们不学习这门费时费工的技艺。这种独特的纺织刺绣技艺将面临失传,亟待保护。
目前,武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组和土山诚会活动组织委员会成立“挂彩布”管理组织;做好宣传工作,教育群众认识挂彩布的重要价值。收集整理关于“挂彩布”的资料,及刺绣制品的故事,建立档案;鼓励支持私人举办专业纺织刺绣培训班,继承纺织刺绣技艺;保护相关的传统画样和图案,出版关于挂彩布的画册。
“挂彩布”这种独特的文化空间,目前在中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、别具一格的。它是土山农民依托古老的织布工艺一梭一梭精心织造而成,既蕴含古老的人文气息,又织入现代的流行色彩,让人有一种既返朴归真,又舒适自然的感觉。愿“挂彩布”这一风俗发扬光大,愿“挂彩布”的未来灿烂辉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