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动态
武安灯谜
非遗动态     加入时间:2011/4/15 16:13:14   新闻来源:admin

“武安灯谜”主要分布于武安市武安镇各街村,在活水乡、北安庄乡、大同镇等乡村也不同规模举办灯谜活动。“武安灯谜”在民间流传很广,也很久远,而若细究其产生的确切年代,却无从详考。一九九零年版《武安县志》上有简短记述:“昔时武安城内的有钱人家,每逢春节和元宵,于门外挂个灯笼,贴上几条谜语,名之曰:灯虎。”据老一辈谜人讲,晚清以来,武安就有元宵佳节猜灯谜的习俗,民国初年即已盛行,形式多为名门巨贾出资,请名儒雅士之熟谙此道者主持,悬灯猜射。兴盛时期,武安城猜灯谜场所不下二十余处,比较有名的有三家:菜园“盛兴韩”家、南关街“苏记号”广货铺、后街马王胡同口“泰盛王”家。

“武安灯谜”,武安方言称之为“说事儿(shuō/sénr)”或“破闷儿”、“破谜儿 (pò/mèir) ”。与唐宋时期流行的说唱艺术“说话”颇为相似。武安灯谜,具有风趣幽默、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,相对于新的灯谜形式,武安灯谜的谐音特征最为突出,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,甚至有的谜语还需依照武安本地土话读音方能扣合。有点似标注有梨花、白头、粉底、素颈等谜格的谜语,且有一些变化。比如旧时的二条谜:

睫毛上吊灯笼(武安村名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洺远

脚后跟上绑刀子(武安村名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格村

按武安方言,将“洺远”读作“明眼”,将“格村”读作“割皴”来扣合,都属此例。

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,武安灯谜渐与新灯谜作品相融合,谜面更趋文雅,谜目更见宽泛,谜底扣合更加贴切,恰恰符合了人们日益提高的知识水平和审美情趣变化。粗略计算,创作文义谜、漫画谜、印章谜、笑话谜、照片谜等各类灯谜作品上万则。通过武安灯谜爱好者的努力,自筹资金出版了《武安谜风》、《闲园商灯》、《西岭灯谜录》、《灯谜入门》、《雅风》(1-9)等灯谜专著,对保护武安灯谜作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

灯谜活动,同样在武安有广泛的群众基础,深受武安人民的喜爱,是每年元宵节必备的传统节目。数百年来,每年元宵节期间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,从早到晚,都要举行大型的元宵谜会,从 “灯月交辉三五夜,看火树光腾,银花焰吐,凤鸣西岭鱼龙舞;谜人互映一重春,喜山呈倒影,水作横流,虎啸东衢燕鹤翔。”这副楹联中便可略窥其万人空巷的盛况。元宵谜会由各街村、商铺或灯谜爱好者负责组织。年前着手准备,活动费用一般由举办街村、商铺或个人自费解决。元宵谜会活动形式:由几名主持人主持,上千则灯谜贴于花灯之上供群众展猜,射中者获奖品一份。中间穿插“谜王”(也叫大灯虎),或摆上谜擂,设大奖悬谜猜射,将谜会渐次推向高潮。

因年代久远又缺乏科学保管,听老一辈谜人讲,李忠武先生、任子兴先生、袁其蓁先生保存有清末灯谜作品手抄本,但存着他们的去逝,现已不知去向。随着老谜人的相继去世,现在真正懂灯谜,能创作灯谜作品的谜人已经很少。现在虽然由灯谜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了闲园谜社,但相对年龄偏大,后继无人。同时,自1988年武安撤县建市以来,武安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,原来由南关街、北关街、古楼街等街道举办的元宵谜会相继停办,元宵谜会急需保护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武安市文化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097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