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动态
阳邑十洋景
非遗动态     加入时间:2011/4/15 16:28:50   新闻来源:admin

十洋景的主奏乐器之一  笙

十洋景乐队的几位老人

 

 

    阳邑村位于武安市西部山区,隶属武安市阳邑镇所辖,距武安市27.7公里,与涉县接壤。面积75平方公里,辖16个行政村,有7077户,25083人。四面环山,中为“阳邑盆地”,南洺河横贯全境,有煤、白云石等矿藏资源。

阳邑十洋景是我市乃至我省唯一的一种“低打高吹”的民间吹打古音乐。它的曲牌大部分来自民间,十分古老。大约产生于隋代末期,最初它是属于宫廷音乐,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宫廷乐舞的伴奏和宫廷礼仪的伴奏使用,慢慢随着时间的演变流传到了民间。

上世纪30年代,在阳邑北街有一户富裕人家,主人叫茹文志,他酷爱民间文艺,有一天在阳邑的集市上听到了十洋景,觉得特别喜庆也很适合作为踩高跷的曲调,就萌发了把这种音乐形式保留下来的念头。后来茹文志自己出资,亲自跑到山西将师父请到阳邑北街,师父将十洋景口授给了他,茹文志就成为阳邑十洋景的第一代传人。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,十洋景开始参加各种文艺汇演。十洋景曲牌通俗易懂,乐风纯朴自然,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用于送子参军、征兵,拥军爱民,打土豪,分田地等重大活动。50年代在武安礼堂落成庆典上,和京剧大师梅兰芳同台献艺,“十洋景”以它独特的韵味受到梅兰芳大师的赞扬。阳邑北街的十洋景发展至今,已有八十多个年头,一共保留下来十个曲目,孟祥珠等人是十洋景的第三代传承人。近年来为了丰富节目的可看性,又增加了表演剧《高粱地》、《卖饺子》、《军民大生产》等表现农村生活的节目。成为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,作为武安本土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武安市文化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097